当前位置: 中华经济网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游戏障碍拟列为疾病,卓越教育解读背后的教育错位

来源:中华经济网| 2018/7/20 14:58:56|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把"gaming disorder”(游戏障碍)被列入精神疾病范围,与“赌博障碍”同属行为成瘾障碍,引起社会广泛讨论。游戏障碍列入疾病,可以看出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需要引起社会对教育的重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游戏障碍”的定义,该疾病具体表现为:对游戏失去自控力,以致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活动都要让位于游戏,即使产生负面的影响,也持续性地增加玩游戏的时间或继续坚持,相关行为持续至少12个月。特别是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自控力不足,“三观”尚未形成,长期沉迷游戏往往导致孩子错过学习成长期,影响健康人格发展等不良后果。

 

 

 

     防控从家庭环境开始,提供多元成长空间

 

     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孩子游戏成瘾的重要原因。专家表示,喜欢玩游戏的孩子有很多,真正上瘾还是少数,游戏成瘾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共同特点:冷漠,不愿与人交往,除了游戏对其他事情都漠不关心,这往往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关。在一些家庭里,父母往往习惯以权威者的方式控制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孩子选择玩游戏,正是是因为没有能力反抗父母,也找不到其他方式让他舒缓压力,忘记生活中的痛苦和烦恼,只能沉浸在游戏里面寻找自由感与掌控感。

 

     卓越教育认为,家长想要预防孩子“游戏成瘾”前,首先要理解到游戏是时代的产物,孩子的同龄人也都玩游戏,游戏对孩子们来说也是爱好的一种。假如其他同龄人都会玩游戏,而他不会,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面对孩子玩游戏的行为,家长不能一刀切,而要尝试理解孩子玩的游戏,以陪伴孩子的方式,减轻孩子的压力,帮助孩子兼顾娱乐和学习。

 

 

 

     家长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当孩子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感受到安全感的时候,就不会因为寂寞而用游戏填补内心的空虚了。另一方面,家长需要正确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孩子营造多元的生长环境。特别在暑期,孩子的空余时间比较多,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多发现兴趣爱好,以其他更有意义的爱好代替游戏。卓越教育也推出了一系列覆盖素质教育、漫澄学院、少年队等职业探索和带领孩子打开视野的多元化活动,让孩子提前感知未来世界所需的多元化需求和适应不断快速变化的环境,来更好地帮助孩子向未来生长。

 

     让学习像游戏一样快乐,提高课堂参与感

 

     有家长问道:“为什么孩子玩起游戏来一点不累,学习的时候就不能那么热衷呢?”其实,孩子容易沉迷电子游戏,是因为电子游戏的奖励机制设置得十分巧妙,利用了大脑的反馈机制奖赏效应,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上瘾。一直以打造“学生最喜爱,家长最信赖的学习生长之地”为愿景,贯彻“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的办学理念的卓越教育认为,借鉴游戏的方式,能让孩子在课堂中获得更多参与感与成就感。

 

 

 

     首先,电子游戏的目标往往不会设置的太大,而是分解成许多小关卡,只要孩子稍微努力就能达到。同样地,卓越教育的老师不会把一个困难的题目直接抛给学生,而是用“搭梯子”的教学方法,将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引导孩子逐步解决,参与到解决问题当中去。这样一来,孩子在学习进步的过程中便能获得游戏通关般的快乐。

 

     其次,除了分解目标以外,还要运用奖励机制,及时给予孩子物质或心理的奖励,从而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游戏中,孩子每过一关都会马上收到分数与奖励,这就是一种奖励机制。同样,在孩子取得学习的点滴进步之后,老师和家长都要及时对孩子进行反馈和鼓励,即使孩子在努力后仍然达不到,也不能严厉批评,否则会挫败他们学习的信心。卓越教育坚持价值引领,因材施教,在教授学生知识外,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多维度素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动力。孩子们在长期坚持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是在游戏中难以体验的,能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